溶酶體貯積症(LSD)專題

形成左心室肥厚5大因素

2023-09-20

黃志遠醫生

心臟科專科醫生

 

「左心室肥厚」可引起多種心臟不適的症狀,包括心絞痛、容易氣促、心悸、頭暈、下肢水腫等,但究竟左心室的肌肉,怎樣才算「肥厚」呢?

左心室的心肌,一般來說比右心室和左、右心房厚,約10毫米是屬於正常的厚度;10至12毫米會定義為略厚;若高於12毫米就可算是較明顯的心肌肥厚,所以在影像學檢查上是有標準,可以量度出來的。

 

大部分左心室肥厚,都是後天形成的,整體而言形成左心室肥厚主要有以下5大因素:

 

  1. 生理性肥厚

不久前香港舉行了國際馬拉松,其實在醫學上,不少馬拉松選手都有心肌肥厚的現象,原因是他們經常操練,其實操練時不只是練跑,更同時在操練心臟肌肉,就像經常用手舉啞鈴一樣, 上臂便會出現”老鼠仔”的情況一樣,心臟肌肉量漸漸增加而變得肥厚。這種我們稱為「運動員心臟」(athlete’s heart),意思是長期操練之下心臟肌肉作出適應而形成的肥厚。但這種肥厚並非病理性,而是屬於生理性,並且可以逆轉的,只需要停止操練一段時間,心肌肥厚便會消失。

 

  1. 高血壓——當血壓過高的時候,心臟每次泵血都需要較大力度,等於在不停操練它,因此日久也有機會形成左心室心肌肥厚。

 

  1. 其他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素——例如糖尿病、膽固醇過高等,患者會傾向較容易有高血壓,所以亦有機會間接增加心肌肥厚的風險。

 

  1. 心瓣疾病——例如嚴重的心瓣阻塞、心瓣倒流等。心臟的正常泵血,每次把血泵出都應該很暢順,但若心瓣本身有收窄或倒流,每一下泵血時心臟都要做比正常多的工作,要用較大氣力才能抵銷心瓣的阻塞或倒流,於是也可能逐漸形成心肌肥厚。

 

  1. 先天因素 — 有部分的左心室肥厚是由先天因素形成(例如遺傳性疾病),之後會再作詳細解說。

 

治療後天因素引起的左心室肥厚,首要針對病因,例如控制血壓、以手術解決心瓣問題等。至於先天因素,現時也有各種針對性的治療方法。

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